大豆致癌還是防癌?- 讓科學拆解疑團

 


前陣子與一眾朋友飯聚,他們得知我是全素食者,又點了一客紅燒豆腐佐膳,便很關心地問我,  會否擔心長期食用大豆或豆製品會引發乳腺癌?


坊間的確有傳言說 : 大豆含有稱為大豆異黃酮的植物雌激素,以致許多女性朋友對豆腐及豆製品有擔憂。我也有認識患乳癌的朋友康復以後不敢再吃豆製品,怕癌病會復發。


另一方面,大豆向來公認是高蛋白質、高纖維、低飽和脂肪、無膽固醇,以及含鈣磷等礦物質,被稱為 “黃寶石”,  對人體非常有益,何解會有這樣的傳聞?


讓我們查閱資料,看看科學界怎樣說。


原來植物性食物,像蔬果、豆類、  穀類等都含有一種營養素,結構與人體的雌激素相似,被科學界稱為 “植物雌激素”,往往被誤以為等同人體內的雌激素,並可能刺激某些類型的乳腺癌細胞生長,   而大豆中所含的異黃酮植物雌激素比其他植物性食物高,因此成了大豆引發乳腺癌的  “疑兇”。


事實上,植物雌激素並不是激素,與人體的雌激素是兩碼子事,況且已有許許多多的研究顯示大豆異黃酮不會導致乳腺癌,  反而會減低患癌的風險。


例如在2013 年, 研究人員分析了 22 項研究的數據發現,在亞洲女性中,大豆異黃酮攝入最多的女性(與攝入最少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了 32%。 2014 年的一項薈萃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對那些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 食用大豆會有幫助嗎?


有一項進行長達四年, 調查了 5,042 名乳癌女性的研究發現 經常食用豆製品的女性與同組中少吃大豆的女性相比, 癌症復發風險降低了32%死亡風險降低了 29%。


再有研究顯示,食用大豆不會影響乳癌患者服用降低雌激素水平藥物 (例如:Tamoxifen) 的效果。大豆同樣有助降低她們的癌症復發機率。


加拿大/ 美國癌症協會明確地說明豆類食品對乳癌病人是安全的 


不單如此,豆製品還提供眾多健康益處,  諸如可以降低結腸、肺、子宮內膜、卵巢和前列腺癌、子宮肌瘤甚至炎症的風險;  亦有助骨骼健康、心臟健康和更年期症狀。 


要注意的是,獲取大豆的助益最好來自天然整全大豆, 和經過極少加工的豆製品,  而非來自補充劑, 例如大豆異黃酮補充劑、濃縮大豆蛋白或分離大豆蛋白因為攝取這些提煉或分離出來的單一營養素,使我們無法吸收大豆中其他營養素,例纎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等。


科學家又指出食物中的各種元素或成分,並非單獨存在, 而是彼此交織結合在一起, 相互聯合運作, 但被萃取出來補充劑 就再不是天然 卻變得高度濃縮, 反而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

大家可以試試把豆腐、毛豆、天貝、 豆漿和味噌等適合你口味的豆製品加入日常菜單,炮製營養均衡的植物性飲食。






參考:


Soy and Breast Cancer: 5 Myths and Facts

Soy and Health

Eating well after breast cancer


Soy and Cancer Risk: Our Expert's Advice


從營養出發:黃豆的功效與作用

 


留言